據說餛飩的歷史可溯到2000年前的漢代,新疆曾出土了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的餛飩,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開天壁地,結束了混沌狀態,還有一說是取其與"渾囤" 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于是宋代人用餛飩祭祖,還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在四川稱"抄手",廣東稱"云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便食”江蘇謂“淮餃”,新疆名“曲曲”,福建叫“扁肉”、“扁食”……
相傳,早在東漢時期餛飩就已在民間廣泛流傳,經過幾千年演變,創造出經久不衰的奇跡, 真可謂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中一顆明珠。
福建千里香餛飩現狀與展望
福建千里香餛飩目前在各地的經營屬特色經營,在各個地方以具有福建特色的美、香味而馳名,大眾化價格與獨特口味令一家家的餛飩異常火爆,多年的市場拼殺與發展使現在的千里香餛飩在與各地品牌餛飩的競爭當中,已做到了一枝獨秀,可以這么說有福建千里香餛飩存在的地方,其它品牌的餛飩就沒有生存機會,真正是獨霸一方。現在進入千里香餛飩行業就是早做早賺、誰做誰賺。千里香餛飩利潤高,至少50%以上。操作員工少,兩人就可,熟手兩人做一天的營業額可達到 1000元左右。投入少,幾千元就能開一家福建千里香餛飩店,千里香餛飩店回本只需一至兩個月,真正的低投資高效益。我們不能使你一夜暴富,但是能讓你一月穩賺4000-6000元不在話下,是原始資本快速積累的最佳方法。只要勤勞一點,成就自己的一番偉業指日可待。 現在各地的千里香餛飩的經營者絕大部份是福建莆田人,千里香的技術是不外傳的,就是在莆田人從事千里香餛飩生意當中,技術也是參差不齊,由于本人從事千里香餛飩時間早、工齡長,又接觸到福建莆田人從事餐飲生意中的先進技術也就是“老龍記”小吃的全部操作,可以說是含蓋了最全面、原宗的福建千里香餛飩的制作與經營技術,在北方、在南方;在冰天雪地、在酷熱炎炎的市場操作環境中都實踐和總結過整套技術,我們以十多年的實踐說話,以正宗、全面的千里香操作規則教學。可讓眾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無后顧之憂,做到輕松學習、快速上手。
福建千里香餛飩發源于福建莆田,餛飩(莆田人也稱扁食)在當地是一道傳統菜肴,逢年過節包餛飩吃在莆田有著悠久的歷史,千里香餛飩制作方便簡單,有獨特、誘人的香味且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大眾口味,百吃不厭。許多莆田人就是從小吃著餛飩長大,因此莆田人民對千里香餛飩有著深厚的感情。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帶動了莆田的騰飛,也帶動了莆田人走出家鄉的沖動,于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眾多的莆田人紛紛走出家門,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選擇千里香餛飩這個行業。起初在廣東、上海,逐漸走向全國,也成就了福建千里香餛飩這個品牌。福建千里香餛飩的商業發展,從最初的簡單制作到現在的預制配方配料制作有一整套的技術及操作手法,此技術更多地迎合了各地群眾的口味,更能適合商業運行,受迎的程度更高。對此本人從近幾年的實踐中深有體會,如今的千里香餛飩有四大操作技術:1 香油熬制、2香湯煅制、3 香肉餡配制、4千里香專用面皮精制。從配方配料到用法都有精確的規則,可以這么說沒有完全的技術就調不出福建千里香餛飩獨特口感和香味來!
投資回報
回報分析:以一個一般地段30平方米、租金1000元的店為例,每天招待250人次左右,平均每人次一碗2元,每天可以實現500元左右的營業額,每月營業額在15000元左右,按毛利55%計算,每月毛利在8250元左右。8250元-租金1000元-水電費 150元-工商管理費100元-稅費100元=6900元純利潤。如投資約7千元,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